【探寻镇原县看守所“平安密码”】以文化人和“灵魂”关怀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在押人员教育转化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文化”密码

水到渠成的结果,源自水乳交融的理念
“敲竹板,放开言,现身说法做宣传。你我都是青少年,同在一个年龄段。在家当作宝贝蛋,父母娇生把咱惯。望子成龙想长远,起早贪黑挑重担。如今你们把书念,我混社会犯了案……”就是这一首由时任所长申存瑞创作的《法制宣传顺口溜》让因抢劫在押的未成年人张某感动大哭:“我对不起我爸妈,我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我前后经历过三任所长,每任所长都有一个认识:看守所也是一所学校。”秦永虎说,“我们通过因人施教,让在押的每一个人出去后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镇原是一个文化大县,文化是镇原的根和魂。即便在看守所文化也能浸润心田、春风化雨,焕发出生机。“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大县的人文优势,采取文化宣传、文艺互动等方式,帮助在押人员再塑灵魂、重获新生,让在押人员找回‘在所如家’的感觉。”现任所长马耀荣介绍。
走进镇原县看守所,迎面扑来浓郁的文化气息,镇原书法名家书写的“以法管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文明办所、文化育人”“失足未必千古恨、洗心革面重做人”“任何改正都是进步”等书画作品苍劲有力,随处可见。置身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然正气能洗涤掉一切污泥浊水。
在监区建立文化长廊,张贴悬挂当地名人书画作品,把富有教化意义的名言警句、法纪礼仪寓于笔墨颜料之中,让在押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净化心灵。
未成年在押人员任某自幼丧父,因母亲长期娇生惯养,致其好吃懒做,在所羁押期间多次违反监规,时任所长申存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穷尽办法,终使其幡然醒悟,从此洗心革面。出所时其母亲特意给管教民警送来一篮家里自产的鸡蛋表示感谢。你推来我让中,眼看鸡蛋就要打烂了,民警只好收下,交给炊事员让他给每个在押人员分一个:“这些鸡蛋是一个在押人员母亲为报答管教对其子的教育之恩送来的,我今天把它分给你们吃了,你们要记住,吃的是一个在押人员母亲的希望;吃的是一个母亲的真情”。在押人员听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通过文化熏陶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价值观。镇原看守所还因势利导,开办在押人员书法班,聘请有书法特长的管教上课,在一笔一画中、一点一顿间学审美、学做人。
未成年在押人员王某,因聚众斗殴入所,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后悔不迭,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管教得知后,非常高兴,为他找来了适合他知识层次的课本,自己掏钱给他买了笔和本子,与同监在押人员一起帮助他学习。
“再有2个月我就出去了,我会继续学习,做不了文化人,但一定要做一个文明人。”王某动情地说。
镇原县看守所还积极开展象棋、歌咏比赛等文娱活动,发现在押人员的特长,在互动中增进友谊,提升改造的积极性。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历史会记住每一簇耀眼的星火,会记住每一座巍峨的丰碑。
走出监所,门口是看守所的荣誉室:“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优秀公务员集体”“集体二等功”……满满一屋子,挂满了荣誉。
“上任时,局领导不止一次跟我说:看守所是我们镇原公安的品牌,也是一面旗帜,绝不能让品牌蒙羞,不能让旗帜倒下。”马耀荣说,“我们定会秉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和一身正气,让这块招牌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新征程,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镇原县看守所民警们一致表示,“将坚持守正创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锻造高素质过硬看守队伍,用忠诚坚守擦亮平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