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6/2/26 10:46:09
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凝心聚力 倾力打造公安工作升级版
----庆阳市公安局2015年亮点工作回眸

来源:庆阳市公安局 2016.02.26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庆阳市公安机关民警职工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勇气,连续三年在全省公安工作绩效考核中位居前三,2014年位居第二。在过去的一年,该局以“四项建设”为抓手,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使各项工作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综合考核再次位居全省前列。

一、两个“同比上升”彰显刑事打击效能,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去年79日,全省刑侦工作(东片)推进会在庆阳召开,来自白银、定西、天水、陇南、平凉、庆阳六市公安机关的领导共商刑侦工作大计,庆阳的刑侦工作得到同行们的充分肯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混乱就治哪里”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打击电信诈骗、“打拐”、 打击涉枪犯罪、“春雷破案会战”、打击“盗抢骗”五大专项行动。面对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上升11.7%的严峻形势,通过血与火的洗礼,取得了破获八类主要案件同比上升4.22%的好成绩。破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侵财类案件21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200多万元;全市刑侦民警坚持打好信息战、科技战,强化“刑侦三大支柱”建设,通过警综平台录入刑事案件信息1.1万余条,使网上“查询、对比、追逃”成为破案攻坚的杀手锏。全市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0个,打黑除恶工作取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坚决落实命案侦破“五长必到现场”机制,全市年内发生的24起命案全部破获;严肃责任,传导压力,动员全警开展网上追逃,全年共抓获网上逃犯1057名,追逃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去年1015日,“陕甘蒙宁毗邻地区第十二届警务协作会议”在延安召开,十七个协作成员单位一致推荐庆阳市公安局举办“第十三届陕甘蒙宁毗邻地区警务协作年会”。

二、警务信息化与繁华街区巡防全覆盖,织就城乡一体化防控网络。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狠抓警务信息化建设,截止去年底,已经在市、县主要街道、交通枢纽、广场、学校等场所安装视频图像系统3703路,市、县级公安信息平台成功对接,使网吧、旅店等场所人房关联率达到99.93%,实现了高清图像传输和资源共享,让各种治安阴影无处遁形。

为了强化对繁华街区的治安防范,市、县公安机关出台了主要负责人带队巡逻制度,着力强化24小时巡防机制。各县区均建立了城区巡防队、交警、片警和群防力量为主体的四级巡逻机制。采取车巡和步巡、日常巡和重点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街面见警率。同时,落实重点部位武装执勤、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制度,按照1-3平方公里划分一个巡逻区的标准,在各县城区共划分34个巡逻区,全部在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中标注。今年以来通过街面巡逻破获案件660起,处置突发事件21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90起,收缴管制刀具173把、仿真枪49支,检查行业场所166家,取缔关停洗浴场所2家、棋牌室12家,极大的减少了社会治安隐患。

三、“五小工程”与“两化建设”并重,把派出所打造成多功能作战实体。

派出所建设是全市公安工作战略性、先导性的工程,去年全市累计投入1040 万元,新建办公用房5914平方米,购置办公设施350套(件),恢复新建13个公安派出所,将通过全省公开选拔的1200名新警全部安排到基层派出所工作。同时,投入近810万元,大力开展以小食堂、小阅览室、小浴室、小洗衣房、小健身房为内容的派出所“五小工程”建设,购置器材1100余套、图书9260余本,使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神经末梢。全市按照“社区警务信息化,社区民警专职化”的要求,应用信息化手段,登记常住人口、重点人口、暂住人口等信息210余万条,使重点年龄段人口管控率达到100%。社区民警工作职责明确,在级职晋升、立功受奖方面优先得到倾斜;为保持社区警务工作的连续性,社区民警三年内无违法违纪问题不得调离,任何人不得调用社区民警参加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警务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排摸劳资纠纷、民间借贷、工资兑付等矛盾,落实高危人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全市公安机关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123起,开展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32次,125条工作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四、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综合服务平台让交管工作走入百姓心中。顺应“互联网+”时代对公安交管工作的要求,去年1028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通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包括补换领牌证、检验预约、违法处理等21项业务及信息告知、业务查询等131项便捷服务功能,并于119日在互联网选号库一次性投入9.6万个号牌,供办理新车注册登记的群众选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车驾管业务。

---户籍工作改革惠及城乡群众。去年初,市公安局部署开展了公安派出所“三口一屋”攻坚及户口和身份证清理整顿工作,全市户籍窗口“首问式解答”、“一次性告知”、“引导式接待”和“一站式服务”等模式全面推开。从71日起,取消常住人口农业和非农业限制,一律登记为居民户口,这一举措为人口的正常流动扫除了障碍。

---网上服务开通便民“直通车”。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均开通了包括法律咨询、案件办理、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公安互联网平台,群众可以就案件办理、证照收费、法律法规、民警违纪违法等事项开展交流和评议。基层派出所都开通了“网上警务室”,民警和居民可以网对网交流、键对键求助、点对点评议;全市构建了以市局治安支队为龙头,县区派出所、责任区民警为主干,辖区居民为末梢的庆阳治安手机QQ服务矩阵,使治安管理工作更接地气、惠民生。

五、“东西合作”和岗位练兵有机结合,为民警素质输钙质、造血液。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市局以新招录的1200名新警训练为契机,在各县区建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集中封闭式训练。利用公安部开展“东西合作,素质强警”的有利时机,邀请淮安市公安局警务实战教官17人莅临庆阳,和本地教官一起分3个批次赴各县区授课,内容包括治安管理、刑事侦查、维稳处突、法治理念等方面,让民警大开眼界。全市45岁以下民警严格落实年度不少于15天的集中训练制度,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1期,培训民警3045人次,民警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灵魂,市局以“全国执法示范公安局”合水县公安局为样板,选树华池县局刑警大队等10个部门为“全省执法示范基层单位”,掀起了打造“庆阳执法名片”活动。全面落实法制工作“五统一”、“三级考评”以及刑事、行政案件接处警、处理、执行等主要环节网上录入、流转、审批工作机制,杜绝暗箱操作,开展阳光执法。去年先后16次组织313名民警参加了市、县法院的旁听庭审,组织823名民警对一些典型复杂案件进行剖析,提高了民警的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和诉讼意识。同时,组织力量对市、县公安机关的148个办案场所进行隐患大排查,整改可能导致自残、自伤的监管隐患149处,确保了执法安全。

六、以道路交通管理为中心的公安交管工作上升为党政行为直接惠及民生。

今年115日,省交委通报2015年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庆阳市名列第一。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龙头,安监、交通、教育、公路等主管部门为联动的民心工程。

2013年以来,庆阳市在全国率先创建农村交管工作机构网络体系,农村交管“庆阳模式”在全省推广。2015年全省免费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工作开始后,全市迅速建立了市、县(区)、乡四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119个乡镇建立了交委会,1258个行政村设立了交管室。各县公安交警抽调370多人专职车辆办证业务。增加车管业务受理窗口,扩大办牌办证业务受理规模。派出所落实专人值守,为群众开具购车发票和合格证遗失的相关证明。全体参战民警坚持“52”、“白+黑”工作模式,实行车辆查验、公告查询、政策宣传、安全教育、挂牌考证等工作“一站式”服务。一年来累计为群众免费办理三轮车、摩托车牌证24万余辆,培训核发驾驶证20万余本,确保了农用车及摩托车应挂尽挂、应考尽考。目前,全市已启动932个交通安全检查劝道站,对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客货车辆超速、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劝导、查处,全市交管工作进一步普及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