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公安局关于政协庆阳市五届一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答复
李炳祥委员、赵正委委员:
《关于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我市境内四条主要国道交通安全隐患的提案》收悉后,我支队高度重视,抽调支队业务部门骨干会同交通、公路、住建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深入我市境内4条国道干线进行实地踏勘分析,并通过征求各方意见、科学论证谋划形成治理建议。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境内国道的基本情况及交通安全风险
我市位于甘肃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相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跨208公里,总面积为27119平方公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逐步形成以南北G211线、G244线,东西G327线、G309线为公路主骨架,形成了“两纵两横”的交通大格局,但由于地理条件制约加之交通流量大,且穿村过镇段与主干道形成了居多平交路口,人、畜与过往车辆争道抢行,马路市场占道摆摊设点现象严重,部分路段修建标准较低,交通标志标线缺失,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二、采取的治理措施
(一)开展基础摸排分析
1.完善路口路段台账。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多次深入国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加强对穿村过镇平交路口、货物运输主要通道路段、长下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的隐患排查。共排查G244线3处、G211线5处事故多发路段,对照各自职责实行“一点一方案”、“一路一设计”,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予以实施,列入市级督办治理;梳理全市事故多发的乡村公路与国县道平交路口、村镇路段路侧险要路段等共计812处隐患,建立台账,与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共同确定治理方案主动向政府汇报,落实治理资金和责任单位限期清除公路隐患。
2.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利用交通检测设备、交通监控系统、互联网出行平台等多元交通数据,开展交通运行状态分析,诊断交通安全问题。强化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找准问题风险隐患,对容易发生事故的116处路口落实“五必上”(增设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措施,对116处路侧险要路段落实“三必上”(增设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防护栏)措施,580处危险路口路段安装减速带。
3.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制度,畅通群众对交通设施故障、信号配时不合理等问题的反馈渠道,主动征集群众对路口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发动群众参与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开展现状排查、交通组织优化、信号调优、图纸审查、效果评估等工作。
(二)规范完善设施设备
1.规范设置交通设施。根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要求,警告标志尺寸大小按照道路设计速度确定,钢制警示桩有红白或黑黄反光膜,白天和夜间的颜色要满足GB5768.1的规定,已安装不符合规范的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施,及时调整、更换。面积较大的路口通过设置多组信号灯、增设辅灯等方式,确保信号灯看得见、看得清。
2.完善路口智能设备。提高交通流检测设备设置率,加强维护力度,提高完好率,确保检测设备正常运行。升级改造非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机,推进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联网,提升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能力。提高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路口交通技术监控设备配置率、在线率。
3.改善安全通行环境。G327国道距石平公路路口东西方向20-30米处分别安装“事故多发 减速慢行”标志各1块、十字警告标志各1块,清理路口视距三角区范围内的障碍物,保障路口视距。完善城乡结合部路口照明、发光警示设施设置,加强大型机动车右转停车让行警示提醒,按需施划大型车右转危险提示区。对于事故较多和发生过较大事故的G211线(银西公路)K275+600m、K276+950m、K280+400m(史家沟)点段处采取整改合并路口,设置路口警示桩,增设“村庄”警告标志,施划交通标线和人行横道线,K278+800m(起落铺)、K280+770m(黄旗)点段处采取将路段中心虚线改为黄色单实线,农户出入口施划为黄色单虚线,施划震荡减速标线和人行横道线,增加支路减速带,设置路口警示桩,设置禁止超车和限速,安装警示爆闪灯,通过优化行驶轨迹、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改造道路条件等方式,不断提高路口安全性。
(三)优化交通管控方案
1.合理优化交通组织。根据交通流通行需求和变化规律,G211国道K283+800m至284+900m(木钵街道)路段处增设路中隔离栏,在派出所门前、广场路口施划人行横道线,合理划分车道功能,优化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路线。优先保障路口行人通行空间。通过设置隔离设施、施划导向标线等措施,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等候空间,减少机非混行、交织冲突现象。
2.精细信号控制策略。结合国道平交路口所处区位交通特点,在G211国道K284+800m至820m木钵街道东巷丁字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确定不同时期、不同时段控制目标和策略,优化调整路口信号配时。根据路口流量特点,精细划分控制时段和匹配控制方案,优化相位相序、绿信比、周期等参数,提高路口信号控制应用水平。加强路口巡查,及时发现整改行人过街时间不足、配时不合理等问题,确保配时方案科学合理。
3.提升协调管控效能。针对国道沿线学校在G211国道K278+770m(关营小学)点段处设置“前方学校、减速慢行”提示标志、警示标牌,安装警示爆闪灯,设置限速30警告标志,学校两端施划震荡减速带,施划人行横道线,住宅周边路口、快速路进出匝道、通勤道路关键路口、短连接路口等交通运行的特点,采取上下游联动、区域单行、匝道控制、车型限行等措施,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拓展路口交通管控思路,充分利用路口周边道路资源,创新应用以“面”保“点”、以“点”带“面”等综合管控措施。
(四)强化执法管理评估
1.治理突出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国道沿线“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不断提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佩戴率。严管机动车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加强机动车违法变道、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右转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管控。
2.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交通事件检测能力,及时发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建立和完善交通事件快速响应机制,接报后及时通知路面民警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提高交通诱导和流量调控能力,动态调控进入拥堵区域的车辆,缓解局部交通拥堵。
3.建立效果评估机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做好部门协调,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督促落实完善国道沿线平交路口效果评价指标方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治理效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科学制定勤务,严格路面管控,强化宣传教育,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三、事故预防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2022年上半年全口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减少106起,下降19.70%,死亡人数减少12人,下降11.76%,受伤人数减少120人,下降21.35%,直接财产损失减少46971元,下降10.56%,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向好发展。
感谢两位委员对庆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