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公安纵深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以法治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公安工作
5月19日《甘肃新闻》报道了“依法而行 深化甘肃公安法治建设”专题节目,其中对宁县公安法治建设进行了采访报道。
今年以来,宁县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机关关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全面优化法制大队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机制,推动法制大队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集中办公、一体化运行,有效推动宁县法治公安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
今年1月,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抓获了一个入室盗窃团伙,一举破获入室盗窃案件20余起。9名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尽管嫌疑人人数较多,但在中心民警的引导下,整个流程依然井然有序,很快就完成了入区登记、信息采集、笔录制作、案件审核、体检、送押全流程。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管理标准,宁县公安局于2023年将原拘留所升级改造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改造后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23间功能室,集办案中心、案卷管理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指挥研判中心、执法监督中心五大功能区块为一体。中心在建设运行过程中,注重信息化技术加载,通过智能化管控平台、可视化管控技术、电子轨迹定位、自动刻录、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科技手段,对警情、案件、人员、场所、财物、卷宗等执法要素进行集约化、精细化、全流程监督管理,实现预警在线、闭环处置、极大提高执法办案效率、有效推动执法规范化。
数据显示,自中心运行以来,刑事案件入区率达98%,办案时长缩短75%,执法安全事故保持“零发生”。
宁县公安先后制定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了党委总抓、警种部门共管的工作格局;出台案件审核审批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了案件由办案民警、法制监督员、办案部门领导、县局法制部门、分管局领导五级审核把关制度的严格落实,给案件质量加装了五道“保险锁”。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但时间长了发现监督其实是在保护咱!倒逼我们规范流程,以前可能偶尔会偷懒走捷径,现在每一步都得按规矩来,办出来的案子心里更有底!”前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案件的民警讲道。
工作中,宁县公安局积极推进法制监督员派驻制度实体化、规范化运行。及时总结办案单位的工作思路,规范形成了法制监督员制作阅卷笔录制度,通过案件审核、执法监督、执法指导,全方位加强对基层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同时法制大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建立“五位一体”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五级审核把关”制度。切实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能,对刑事案件严格落实“统一审核、统一出口”的监督管理机制。
凡是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案件,宁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第一时间同步介入,使案件“进中心即审核”,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质效。做到案件办理、审核、监督、服务一体化协同,全力推动法治公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宁县公安新质战斗力全面提升。
“法制大队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体化运行,对提升执法规范化和执法质效产生诸多好处。首先规范了执法流程,促使执法标准贯穿工作全过程;其次,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了办案效率;三是保障了案件质量,促进执法监督,做到执法监督和执法服务有机结合。”宁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巴攀介绍道。
工作中,法制大队案件审核民警按照8小时3班倒的运行模式,24小时为办案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对一些重大、疑难、敏感案件,法制大队提前介入,充当好“办案指导员”角色。通过及时审核办案民警前期收集的案件材料,与办案民警一同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研究提出调查方向和范围等方式提升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同时对询问、讯问、取证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执法监督和执法服务有机结合。